首页 > 新闻中心 >

一文了解固态电池产业链(精)

一文了解固态电池产业链(精)

编辑:转自:平山冷燕 发布时间:2025-08-01
01 固态电池产业链全景图

1.png

02 什么是固态电池及其优势

固态电池定义:固态电池所谓的“固态”是指电解质是固态的。传统液态电池以液态电解质为离子传导介质(需要隔膜),而固态电池的电解质则完全实现固态化,其自身兼具离子传导能力与绝缘隔离特性。

2.png

固态电池的优势:高安全性、高能量密度低温衰减小首先,固态电解质取代液态电解液,从根本上消除可燃物(热失控温度从120℃提升至200℃+),解决安全性痛点;其次,固态体系兼容锂金属负极(容量3860mAh/g vs 石墨372mAh/g)和5V高压正极,使能量密度突破500Wh/kg(液态电池上限300Wh/kg);最后,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受温度影响小,-30℃容量保持率仍达75%以上(液态电池仅30%),完美覆盖极端场景需求。

3.png

03 固态电池的主要技术路径

离子电导率:锂离子在液体里面移动很好理解,但如何在固体里面移动就有点难办了。这就好像在水里游泳很畅通,但在沙子里面就很难游得动了。离子在材料里面的迁移速率,叫做离子电导率。固态电池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:更高的离子电导率。

图片

技术路径:根据固态电解质的不同,可分为氧化物、硫化物、聚合物、卤化物四种技术路线,其中硫化物凭借电导率最高兼具加工性能成为目前的国际主流路线。

4.png

04 固态电池相比液体电池的主要变化

主要变化:固态电池和传统液体电池相比,除了将电解液换为固态电解质、没有隔膜以外,其正负极材料也有了更广泛的选择

5.png

正极材料:传统电解液电压窗口仅1.5-4.3V,超过4.3V会氧化分解;而固态电解质窗口达5V+,可安全支持高镍、钴酸锂高电压正极材料应用。

负极材料:液体电池普遍使用的石墨负极储锂能力已接近极限,而固态电池可以启用更高储锂能力金属锂负极、硅基负极,极大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。

图片

05 上游-固态电池设备

固态电池生产流程:固态电池可采用干法电极工艺(无溶剂混料)和固态电解质层制备(流延/喷涂),取消注液环节,并通过高压等静压(600MPa)强化固-固界面,固态电池封装多采用软包铝塑膜以适应材料膨胀。

7.png

前道环节:湿法制膜的设备差异较小;若引入干法工艺,则对应需新增干混机干法涂布设备

中道环节:需要使用无隔膜叠片机替换传统叠片卷绕机械;新增胶框印刷机用于结构稳定;新增等静压设备用以增强电芯内组件界面之间的接触效果。

后道环节:低压化成被替换为高压化成,需配备高压化成分容机以激活固态电池性能。

06 中游-固态电池主要玩家

海外玩家:海外玩家主要是日韩欧美企业,尤其是日本押注固态电池来实现对国内锂电的反超。海外玩家对固态电池的布局整体较早一些,目前主要路线是硫化物。

8.png

国内玩家:国内多家电池厂和汽车厂均有布局固态电池,技术路线较海外更加多元,大部分在2027年左右实现小批量生产。

9.png

07 下游-固态电池应用场景

率先应用于成本敏感度低的行业:固态电池的高安全性、高能量密度使得其在以下高附加值、成本敏感度低的行业率先商业化。

10.png

08 固态电池市场空间测算

固态电池市场空间:根据中信建投的测算,2023年固态电池的渗透率超过5%,即固态电池需求量达到212GWh。其中机器人、eVTOL、消费电子的固态电池渗透率超25%

11.png

参考资料来源:东吴证券、中信建投、中泰证券、国信证券等


声明:文章来源于平山冷燕。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,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,仅供参考。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涉及侵权请及时告知,我们将予以核实并删除。